扫街网 : 关注民生,贴近生活,以扫街为题材的专业性网站!

标题: 重游北京之一——东交民巷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19:31
标题: 重游北京之一——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诞生于13世纪末马可·波罗访华的那个时期。当时,江南的粮食通过大运河运抵元大都,就在这里卸放,这条小巷就被称为江米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条胡同。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东交民巷在旧中国时为使馆区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19:40
      东交民巷,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向东延伸的一条宁静而普通的小街,西洋小楼比肩而立,大槐树枝头摇曳,“1992年此地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木牌在小街的灰墙上高挂。世纪之交,北京市制订规划,对东交民巷的历史风貌进行整体保护,警示世人勿忘国耻。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19:46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现存建筑有法国使馆、奥匈使馆、比利时使馆、日本公使馆和使馆、意大利使馆、英国使馆、正金银行、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俄华银行和国际俱乐部及法国兵营等。现存建筑均保留原状保持二十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用清水砖砌出线脚和壁柱,砖拱券加外廊,木结构角檩架,铁皮坡顶。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0:26
圣米厄尔教堂

     传教士在中国修建的最后一座教堂——东交民巷教堂,又名圣弥厄尔教堂、法国教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

      东交民巷教堂是一座建于1901年的两层哥特式建筑。东交民巷天主堂以其正门上方精美的天使造像而闻名。 除了哥特式的教堂主体建筑之外,在圣堂北侧还有一幢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是本堂神甫的居所,教堂东侧有十间砖砌平房,平面布局均用北京传统民居的格式,但门窗却施以拱券结构,堪为中西合璧之作。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0:31
本帖最后由 高峰 于 2011-6-8 20:32 编辑

     东交民巷天主堂是北京建造较晚的一所教堂,其所在地在建筑教堂以前属于法国领事馆的范围。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定居北京并且居住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欧洲人显著增加,这些侨民要求就近修建教堂以进行宗教活动。经过法国主教樊国梁与法国驻华领事协商,法国领事馆将地皮转让,由法国遣使会拨款,法国籍神甫高嘉理负责,在现在的位置修建东交民巷天主堂。后期的建筑工作转由法国人斩利国负责。

   1904年,教堂建筑竣工,正式开堂。开堂后的东交民巷天主堂以在华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主堂神甫和辅助神职人员均为法国籍人士,并归法国教会管理。

   1949年后,天主教北京教区接管了东交民巷天主堂的建筑和地产,东交民巷天主堂被划归北堂管理,1958年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天主教会的活动受到限制,东交民巷天主堂被关闭,建筑与地产被政府没收,划归台基场小学,教堂成为小学的礼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损害。

    1986年台基厂小学从东交民巷天主堂完全迁出,教堂被发还北京教会,1989年12月23日教堂重新开堂。1995年10月20日东交民巷天主堂列名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0:35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0:38
     相比于天主教在北京的四大教堂:南堂、北堂、东堂和西堂,东交民巷天主堂的历史很短,规模很小,但东交民巷天主堂的建筑小巧精致,同时也是北京市区内少有的没有经过彻底毁坏和重建的天主教堂。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0:42

   教堂现存建筑占地面积2656.4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式风格,高二层,坐北朝南,东西面阔三开间,南北进深十四开间;堂内为木结构,顶部用肋状拱券,以圆柱支撑,地板铺有花砖甬道;教堂东西两侧装饰有在法国定做的玻璃花窗,但在教堂被台基厂小学占用作为礼堂期间,这些花窗大多被打破了。圣堂正门上方为教堂主保圣弥厄尔的雕像,他是圣经中保护以色列子民的总领天使,被教会视为新约子民的护守天使,这尊天使像雕刻精美,细节鲜明;天使造像和精美的玻璃花窗是东交民巷建筑中最引人瞩目的两大亮点。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0:45
      除了哥特式的教堂主体建筑之外,在圣堂北侧还有一幢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是本堂神甫的居所,教堂东侧有十间砖砌平房,平面布局均用北京传统民居的格式,但门窗却施以拱券结构,堪为中西合璧之作。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0:52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0:54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0:56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0:57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0:59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1:12
东交民巷法国邮政局旧址

      位于东交民巷19号,是一排西方二十世纪初折衷主义风格的平房。法国邮政局建于1910年,与东交民巷5号的法国使馆同处路北,隔门相邻,又与东交民巷34号法国东方汇理争行斜对。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南正立面作左右对称图形,东西两侧各开一门,门两侧巾贴以坚固的花岗石壁柱,更显突出醒目。正面墙体除东西两座对称的大门外,彻以六扇连续的拱券作大窗(两门外侧各一扇,两门之间连续四扇)。墙体作中式清水砖墙,顶部以中式叠涩砖彻出两重风火檐,两檐间的矮墙壁砌以中式女儿墙,并饰以中式砖雕,而其间加以九列西式三角山花。

      这座建筑具有明显的中西合璧风格,是西方折衷主义中含有较多东方色彩的典型的殖民地式建筑。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1:49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2:00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2:04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2:24
     日本公使馆是东交民巷地区现存最早建筑物,也是这一地区在19世纪建造的建筑物中唯一保留下来的。这栋西式平房,就在东交民巷21号市委宿舍院内,位于沿街的原日本兵营后面。日本公使馆于1872年在北京开设。最初的公使馆利用了在东四六条购买的民宅,建成于1886年的这栋平房,是搬到东交民巷后公使馆的主体办公用房。其设计者是日本近代建筑师片山东熊。其建筑是一栋单层砖木结构的平房,属西方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中的仿古典主义类型。其正立面七开间,中砌砖作拱券式大门。西侧的砖砌门柱上,雕有精美的图案。门顶檐的女儿墙上,砌作三角山花,具有浓郁的西欧古典色彩。大门两边各有三个连续在砖作拱券门廊,其柱子均用线脚作装饰。檐上设女儿墙壁为饰,遮挡了平房的坡顶,砖雕的使用,表明参与此工程施工的是中国人。当时,在日本还没有工匠能掌握如此精美的砖雕制作技术。后来,日本公使馆又以此平房为基础扩建成了一所四合院。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重新划定东交民巷使馆区后,日本公使馆移入位于正义路的新馆,旧馆改作它用。日本公使馆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修建的。它不仅是我们了解北京西洋建筑传入的重要建筑遗存,对研究日中关系史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2:34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2:41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3:31
花旗银行遗址

      位于东交民巷36号,坐南朝北,与原俄国使馆隔路相对,建于1914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石结构。正立面朝北,面临街道。立面三层由水平檐线划分为上下两部分,约成一与三之比。一、二层处理成整体柱廊,四根罗马爱奥尼式柱子高大有力,立于七步台阶之上,纵贯两层,但柱身无凹槽。柱廊两端以宽大的扁平壁柱结束,其柱头为一组复合水平线脚。柱廊之上是通长的檐部,檐壁简洁无装饰,但檐壁比例宽大,额枋窄细,并以一组线脚划分。水平檐口由一排托檐石挑出。柱廊内底层中央为入口大门,两侧各有两个大窗,窗洞上部皆为半圆拱券。金属的门窗框制作精良,外加金属防护栏。二层为五个高大的巨型窗,顶层檐口由多层线脚形成横向腰线组,墙面有与下层对应的五个长窗。檐口上为女儿墙,中部做出巴罗克曲线涡卷形装饰,正中为高大的盾徽,上面刻有花旗银行的标志,徽后设旗杆。东、西立面处理简单,根据需要安排窗户及侧面出入口,只把北立面的水平檐部线脚连续围合。整个楼体体型完整,比例良好,外观稳定厚重,是典型的近代古典主义银行建筑风格。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3:46

  该建筑于2001年对内部进行了改造装修,作为警察博物馆对外开放。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3:49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3:52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8 23:55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9 00:03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9 00:05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9 00:09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9 00:12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9 00:14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9 00:17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9 00:20

作者: 张显明    时间: 2011-6-9 07:43
很生动!
作者: 野荭    时间: 2011-6-9 08:35
巷中的槐树感觉很清幽,绿意很浓;但巷中那一束束密密的电线也是不少啊。
作者: 野荭    时间: 2011-6-9 08:38
能跟随楼主的镜头浏览这北京的东交巷,已是不错!{:14_32:}{:14_32:}
作者: 野荭    时间: 2011-6-9 08:38
再加上楼主的详细讲解更是令人称赞。
作者: 野荭    时间: 2011-6-9 08:39
欣赏了。{:14_75:}
作者: 大眼睛    时间: 2011-6-10 22:43
{:14_58:}{:14_58:}{:14_58:}
作者: 水云间    时间: 2011-6-11 05:54
东郊民巷真不错!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11 18:25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11 18:26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11 18:27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11 18:31
本帖最后由 高峰 于 2011-6-11 18:32 编辑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11 18:33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11 18:34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11 18:35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11 18:36

作者: 清荷    时间: 2011-6-12 21:29

作者: 高峰    时间: 2011-6-13 18:12

      照片上传完毕,谢谢分享。
      敬请关注《重游北京之二——后海》 {:14_32:}   {:14_32:}

作者: 松柏    时间: 2011-6-14 22:32
{:14_9:}{:14_9:}{:14_9:}{:14_9:}




欢迎光临 扫街网 : 关注民生,贴近生活,以扫街为题材的专业性网站! (http://www.saojie.org/)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