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人生 发表于 2017-3-6 13:44:32

梵高与高更


《高更》 梵高画

   梵高和高更,生于同一个年代,相差五岁,历史有时是以极端冲撞的方式激射出创造与美的灿烂火花。
他们的生命中一瞬间曾经有过交集,不过很快就分开了。在那之后,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同样的“自画像”主题,一位化身为日本僧侣,一位自喻为悲惨者;同样的“夜色咖啡厅”,他画下了令人窒息的寂寞,他涂抹了深沉的冷静……

灿烂人生 发表于 2017-3-6 13:46:02


梵高(左三)与高更(右)1887


他们在一个时代相遇,也在一个城市相遇,他们相遇在文明的高峰。梵高一八八七年在巴黎与高更相遇,很短的相遇,然后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梵高去了阿尔,高更去了布列塔尼。他们对那一次短短的相遇似乎都有一点错愕──怎么感觉忽然遇到了前世的自己。

灿烂人生 发表于 2017-3-6 13:47:05


梵高作品


高更认识梵高的那年,正是两个人都陷于生活最低潮的时刻。高更无法照顾远方的妻儿,常常自责绝望到要结束生命;梵高与妓女西恩刚刚分开,所有宗教的狂热与爱的梦想全盘幻灭,孤独到巴黎投靠弟弟。两个完全相似的绝望生命,却共同燃烧着艺术创作不可遏止的热情,他们似乎在对方的绝望中看到了自己的绝望,他们也似乎在对方燃烧着热情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热情。高更与梵高的相遇像不可思议宿命中的时刻,相互激荡出惊人的火花。一八八八年十月,他们重聚在阿尔,要一起共同生活两个月,更巨大的撞击将在一年后发生,他们历史的宿命纠缠在一起。

灿烂人生 发表于 2017-3-6 13:49:49


梵高作品


意气风发、自由奔放且充满自信的高更是梵高向往的对象,而和高更共同生活的梦想则与日俱增。此时梵高三十五岁,高更四十岁。梵高对高更的感情是对前辈的尊敬与敬畏、对伟大艺术家的向往与嫉妒以及对朋友的热爱与不安等,复杂交错。在高更决定前往南方画室时,梵高兴高采烈,欣喜若狂。长久煎熬的孤独感得到缓和,因为只要有了高更,今后再不用别人指明方向了。准备迎接高更的那个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梵高最幸福的时刻。

灿烂人生 发表于 2017-3-6 13:50:52


梵高作品

为了高更要来阿尔,梵高刻意布置了他的房间。这张《房间》像是梵高布置的新房,用来庆祝一种新生活的开始,用来准备迎接一个全新的温暖的生活,明亮的暖色调占据了画面大部分空间。这是一个梵高梦想的“家”。他是为高更的到来而布置这个“家”的,那么,他是以多么强烈的欢欣与兴奋在经营这个家。

灿烂人生 发表于 2017-3-6 13:52:39


梵高作品

为了迎接高更到阿尔,梵高处在一种高亢的情绪中。他读了一些有关日本的文学描述,他一知半解地向往着遥远的东方,东方的僧侣,用一生的苦修,把自己献给信仰;用一生的时间,把自己修行成永恒不灭之佛。
梵高的《自画像》中这一件最强烈,又最平静,极其素朴,又极其庄严。梵高自己很看重这件《自画像》,他把自己送给高更,并且比喻为日本僧侣,献给永生之佛。

灿烂人生 发表于 2017-3-6 13:57:47


高更作品

遥远的距离或许产生了最美的友谊的幻想,梵高创作了一张杰出的自画像,送给高更;高更也画了自画像,送给梵高。他们相互激荡出了创作上的火花,两人的风格都逐渐达于巅峰。梵高狂热渴望高更到阿尔,两人共同生活,一起画画。他为高更准备房间、家具,甚至特别为高更的房间手绘了墙壁上的装饰。

灿烂人生 发表于 2017-3-6 14:00:14


梵高作品

      梵高为高更画了《向日葵》,他要把这南方阳光下的盛艳之花送给高更作为迎接他到来的礼物。
      向日葵像在阳光中燃烧自己的花朵,冶艳、顽强、热烈、剽悍,使人感觉到旺盛而炽烈的生命力。梵高寻找着阳光,从郁暗的荷兰到巴黎,又从巴黎一路南下到阳光亮烈的阿尔,梵高自己就像是追逐阳光的人。

      当时高更在布列塔尼贫病交迫,梵高呼唤高更前来,他觉得可以照顾这个落魄潦倒的朋友。


灿烂人生 发表于 2017-3-6 14:01:39

本帖最后由 灿烂人生 于 2017-3-6 14:04 编辑


梵高作品


      葵花插在陶罐里久了,花瓣很干,像乱草飞张,葵花的中央是一粒一粒的葵花籽,赭褐色密密的小点,使花蒂显得更顽强。这是炽烈强悍的生命,但被截断了,插在陶罐中,好像有一种顽强的对抗,好像生命在最后死亡的时刻依然如此热烈地燃烧。
      这样灿烂的花,这样的明亮、热情,用全部生命来燃烧的花,梵高指名是要送给高更的。
他希望把这些向日葵挂在高更的房中,他为高更准备了最好的房间,他一再跟朋友描写他如何为高更布置一个优雅的住处,他把自己画的向日葵挂在墙上,等待高更到来。
   “向日葵”是梵高最纯粹的热情与爱,那些明度非常高的黄色,事实上是大量的白色里调进一点点黄,像日光太亮,亮到泛白,亮到使人睁不开眼睛。
      梵高也许不知道他画的正是他自己的生命,这么热烈,无论是友谊或爱情,都使人害怕。
      梵高在长久巨大的寂寞中渴望着一种温暖,他也许分不清楚那是友谊的温暖,或是爱情的温暖。但他确实在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很具体的对温暖——家的温暖、人的温暖的渴求。
      床与椅子,都像是一种等待,等待某一个生命里特定的对象。


灿烂人生 发表于 2017-3-6 14:06:46


高更作品

      画完《房间》,十月二十八日,高更来了。
      高更在一八八八年十月二十八日到了阿尔,一下火车,连车站咖啡馆的老板吉尔努斯先生都认出了他,因为梵高早已拿着高更的画像四处宣传了。
      高更走进梵高为他精心准备的房间,看到墙上为他画的《向日葵》,高更是什么感觉?
      一八八八年十一月,高更曾经为梵高画一张像,画像中梵高正在画《向日葵》。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梵高与高更